市政協委員吳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建立以運用為導向的高價值專利培育機制,推行職務發明創造知識產權歸屬和權益分享制度等改革”。市政協委員吳強認為,對此,應建立專利培育機制,確保知識產權人才培育優先。
知識產權人才儲備要跟上
吳強表示,知識產權人才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前提和基礎,是創新驅動發展的要素和必備力量。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也是城市營商環境軟實力的一部分。2020年,株洲市發明專利申請達到10804件,截至去年11月,我市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達到17.27件,高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兩倍。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而目前,我市已有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人才數量,還不足以滿足我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要求,知識產權人才隊伍亟待建設。
營造更好的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環境
吳強認為,建立知識產權人才專項政策,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需要熟悉國際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保護的人才。建議借鑒蘇州經驗,通過政策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著力培養或引進精通法律與外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保護,掌握技術創新動態的高端復合型人才。
此外,吳強還認為,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執法隊伍、司法隊伍人才建設。他建議,在市場監督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配備知識產權大隊,在縣區配備知識產權執法人員。同時,加強維權援助工作,指導、協助企業開展知識產權維權工作,避免企業在開展知識產權維權工作中走彎路、走錯路,減少企業維權工作中不必要的開支及投入。
還要強化人才評定機制,進而充實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庫,以滿足知識產權專業技術要求,提高知識產權司法訴訟中技術事實調查的中立性、客觀性、科學性,提高知識產權審判質量和效率,為企業提供高效高質的知識產權司法服務,縮短企業維權周期,減少企業維權成本,為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株洲晚報記者 肖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