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王霞 株洲晚報首席記者 戴凜 攝
就在幾天前,市統計局發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株洲服飾產業規模成功邁過千億大關,實現千億產業目標。市政協委員王霞建議,由政府牽頭面向紡織服裝產業建立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整個產業鏈效率再提升。
數字化是服飾產業發展方向
王霞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1年要升級發展服飾傳統優勢產業;在“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出,重點推進服飾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品牌化轉型升級,建立服飾產業大數據平臺。這為我市服飾產業轉型提質發展提出了新方向。
王霞表示,目前,株洲中小微服裝企業眾多,能否在中小微服裝企業大面積推廣數字化制造,決定著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敗。但對中小微企業而言,其所具備的要素規模、資源實力和經營特征,難以支撐各自獨立地去應對、完成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在服裝行業,觀念落后、思維僵化的情況仍然存在,不少企業仍對數字化轉型心存畏懼;另一方面,由于自動化設備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對于中小服裝企業而言,是筆難以承受的投資費用;還有,中小型服裝企業由于信息化基礎薄弱,信息化人員缺乏,在尋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時,存在一定盲目性;此外,傳統的信息化管理軟件由于大而全,反而在中小微服裝企業有些“水土不服”。
探索政府部門搭建公共平臺
王霞建議,由政府牽頭,面向紡織服裝產業建立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公共服務平臺。
一方面,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微服裝企業數字化的政策宣講與扶持力度,引導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環境,調動數字化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兩個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并開展合作。
同時,由政府提供主要資金建設服裝產業鏈數字公共平臺,降低中小服裝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通過數字公共平臺對服裝生產企業,提供訂單承接和生產過程管理的智能服務;對服裝銷售企業,平臺提供進銷存管理和電子商務的在線服務;對政府或行業協會等管理服務部門,平臺提供信息通知、政策發布和全局分析決策等服務;平臺也可向服裝產業鏈的配套方,如面輔料供應商、包裝印刷、設計等提供供需信息對接服務。
這樣,通過平臺將服裝產業全鏈無縫打通,資源信息共享有效利用。平臺既實現企業內部的數字化在線化,也實現各類企業、協會、政府之間的協同互聯,形成一張全產業鏈的協同網絡,并最終通過數據關系的挖掘實現智能化,推動整個產業鏈的效率提升。
充分利用大數據做好導向工作
王霞認為,通過實行“數字化制造、平臺化服務”模式,可為中小服裝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優質服務和有效保障。其中,平臺可由服裝產業鏈辦公室或服裝企業聯合會管理運營,作為其工作的抓手,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并可通過平臺上的大數據分析工具,更科學地決策或向有關部門建議。中小企業免費或低價獲得銷售場景、制造過程與資源配置優化等在線服務。重構基于快速反應、有效產能的柔性供應鏈,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精準匹配與價值統合。
最后,通過聚合各方資源,延伸產業服務,可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具體以平臺為基礎,聚合品牌設計師、金融機構等各方資源,推動工業互聯網關鍵資源與工具共享,有效構建從紡織面料供應,到服裝加工,再到成衣銷售的供需對接。同時,提供服裝設計、品牌策劃與推廣、金融擔保與貸款等各種延伸服務,服務好中小企業,以平臺賦能為重點推動整個行業數字化轉型。 (株洲晚報首席記者 戴凜)